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的话振聋发聩。1978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召开。原本计划开20天的会议,却因为讨论热烈、发言积极,一直到12月15日才结束。12月13日,邓小平在闭幕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指出,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这个重要讲话实际上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走进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京西宾馆会议楼三层第一会议室,室内陈设仍保持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的原样。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这里召开。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这次会议虽然只有5天时间,但由于前期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打牢了基础,工作准备充分,指导思想明确,会议取得重大成果。
12月22日晚上,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闭幕大会。大会通过关于增补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副主席,全会讨论了加快农业生产问题和1979年、1980年两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安排,通过《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公报明确表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根据党的历史的经验教训,全会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从此,我国改革开放拉开了大幕。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及历史意义作出了明确的阐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正是靠着改革开放,不断打破束缚思想的桎梏、扫除阻碍发展的藩篱,我们成功开启了新的壮阔征程,开创了新的前进道路,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古老而又年轻的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充满希望、充满生机的新天地。